本篇文章2461字,读完约6分钟

风格:从喜剧化到悲情化

蔡洪声在《香港喜剧片》一文的开头说:“在香港,电影通过对客观现实的描绘,使观众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也被视为“娱乐模式”。 也就是说,他强调为处于紧张生活节奏的观众提供消磨时间的功能。 因此,喜剧电影的创作在香港电影界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在80年代被认为是香港电影的主流”(主编《香港电影80年》)。 其实,喜剧起源于古希腊狂喜歌舞和滑稽剧,早期吕米埃尔兄弟的《浇水园丁》中注入了喜剧元素,1913年的华语电影《难夫难妻》、《庄子试妻》将史诗纳入电影,喜剧电影也在中国迅速发展,到了30年代。

“回归前夕的香港电影:从喜剧化到悲情化(组图)”

香港在60~70年代曾经是阳刚式武打片的天下,许冠文的出现终于打破了这种到处都是打杀的局面。 特别是许氏兄弟创作的《半斤八两》,不仅打破了香港的票房纪录,还成功打入了日本、西班牙等国际市场。 并且,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的《醉拳》、《蛇型刁钻》等的成功,喜剧作为重要类型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 八十年代初喜剧有动作化的趋势,七十年代末的功夫喜剧风潮如《笑太极》、《林世荣》等层出不穷,八十年代后期加强香港本土意识世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精装追女仔》系列、《富贵强迫》系列等。 宣传香港人价值观的其实,无论是赛马、赌博还是股票交易(香港有100多年的股票交易历史,韦家辉的香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20多年香港社会、历史、时代变迁史诗剧《大时代》中,股票是重要的, 随着喜剧电影的世俗化,在香港回归后的一些作品中,例如《高度警戒》一样,赛马是推动故事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像《暗战2》一样,也出现了上百次推测硬币是什么样的场景。

“回归前夕的香港电影:从喜剧化到悲情化(组图)”

90年代初最重要的喜剧电影是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如《赌圣》、《不上学威龙》、《审死官》、《鹿鼎记》系列、《武状元苏乞儿》、《唐伯虎点秋香》、《大内密探零》 根据影评人谭亚明的话,“‘无厘头’是什么? 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俗语,一个体力活、语言难以理解、没有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确定的目的,意味着粗俗、随意、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 “无厘头”的语言和行为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通过其嬉戏、调侃、世人桀骜的表象,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无厘头意识作为香港人集体潜意识的积淀,通俗性、卓越性、世俗性、多元性、反智性 然后,新生代需要使用和电影本身寻求新的变化,结果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无厘头的电影。 表现了香港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心理状态、行为取向,表明了他们的迷茫和彷徨,通过周星驰的电影表明了这种困惑”(蔡洪音主编的《香港电影80年》)。 像《咖喱辣椒》这样的陈可辛主制作的警察电影,张学友、周星驰饰演的警察不再像杰基( blog )饰演的那样充满正义感,不再是为了维护正义而生而死的形象,而是贪婪而令人厌恶的普通人。 即使是古装的《无厘头》电影,也像《大话西游》系列一样,“爱曾经摆在我面前”的孙悟空,唱着改编后的《only you》的唐僧,甚至那句话挥舞着妖刀,

“回归前夕的香港电影:从喜剧化到悲情化(组图)”

喜剧类贺岁片也成为90年代初香港电影的重要现象。 主要创始人是黄百鸣和他的东方电影制作有限企业,这样的电影基本上是欢庆式、大团圆式,带给观众欢笑和轻松,融入了稍有改编的粤语和谐歌曲,充满了怀旧的气氛。 另外,90年代初还说:“表姐,你好嘤嘤嘤! 》系列、《警察物语3》、《国产零枫》等喜剧片将喜剧对象扩展到内地公安形象。

“回归前夕的香港电影:从喜剧化到悲情化(组图)”

喜剧片和武侠片在90年代初成为香港电影市的主流,但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陈木胜导演的《天若情》、《天若情2天长地久》等充满末世悲剧感情的电影作品,乱世中的感情终究被俗套。 后来,以《大话西游》而闻名的刘镇伟,在这个时期也在《天长地久》中讲述了一个散发着浓厚怀旧气息的悲情故事。

“回归前夕的香港电影:从喜剧化到悲情化(组图)”

这个时期从整个作品中传达出悲剧心情的,就是杜基峰的电影作品。 1992年是香港电影的高潮,杜基峰在《东方三侠》中塑造了一个以终末期黑白冷色调为中心的悲怆世界。 续集《现代豪杰传》中更强调了人类居住的是一个被核战争等污染的世界,由于严重缺乏适合喝纯净水的世界,这个城市被强权者暗中操纵的意义。 所谓的民主主义被强权者杀害了……地球大部分是由水构成的行星,水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纯水的缺乏,比喻着这个世界的缺失,折射着悲伤的颜色。 杜基峰也表示,《无味神探》对他个人的电影经历来说是一部重要的作品,“以前导演对我来说,只是个电影工种。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 1994年一年没拍电影后,我意识到自己要当导演了。 你应该用自己的电影作品和别人比较。 无论电影是商业还是商业,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电影本身应该有你的思想,你的看法。 观众在看完电影后,会切实评价这是哪个导演的风格,哪个导演的想法。 我觉得自己的电影风格会成为自己独特的流派。 那样的话,我的电影就能活下去。 电影的生命力可能比其他人长一点。 否则,如果继续走主流商业电影路线,可能会花时间,自己完全麻木。 恐怕还不能”(张静:《电影:香港制造》)。 《无味神探》拍摄于1995年,成为杜基峰转型的重要作品。 一方面是他以前走的主流电影路线(警察、枪战),另一方面融入了许多家族的思维和风格,特别是黑色影像风格和悲情的叙事风格,成为了今后许多银河影像产品的重要风格。 一位青年警察在漫长的婚姻生活后,一直无视妻子。 有一天,他被罪犯打伤了身体。 他也发现妻子有另一个男人,怀上了那个男孩的孩子……电影抛弃了多年来吴宇森的英雄电影确立的浪漫英雄主义的故事方法。 讲述一个普通男人(只是他的身份正好是警察)夹杂着黑色幽默的悲情故事——之后他监制的《摄氏32度》、《两个人只能活一个人》、《最后的判决》、《一字头的诞生》等也充满了命运无常的黑感和悲剧感……

“回归前夕的香港电影:从喜剧化到悲情化(组图)”

杜基峰主导的银河影像于1997年正式成立。 这是十年来香港电影中最具“作者电影”色彩的企业,其中大部分是以黑、悲情为基调的。 1990年至1997年的几年间,香港电影在风格上也从喜剧化转向悲情化。 阿木( blog ) /文

上一页123下一页4下一页

标题:“回归前夕的香港电影:从喜剧化到悲情化(组图)”

地址:http://www.j4f2.com/ydbyl/2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