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66字,读完约6分钟
6月5日和6日,作家郭小东曾两次在本版中撰文称,电影《寻枪》模仿黑泽明的名作《野狗》,引起文艺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响。 《寻枪》到底是不是抄袭的作品? 本报日前邀请了数码文艺界和法律界的专家参观比较了两部电影。 在看完电影后的座谈会上,专家们就“找枪”是借鉴还是模仿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他们赞扬评论家对电影的真正批判,并强烈呼吁中国电影要有独创性的意识和批判精神。 他们还说,必须对在差距中寻求生存的中国电影宽容和苛刻。
朱小斌(广东合众国执业律师事务所律师) :首先从法律的角度谈谈。 众所周知,《著作权法》保护的是艺术作品的形式而不是文案。 迄今为止被判定为剽窃的作品归纳起来是文学作品,而且是一字不漏的写手。 “寻枪”与“野狗”相比,主题是“寻枪”,虽然个别情节相同,但也有自己的。 这是因为从法律上讲,“寻枪”不能算是剽窃。
郭小东(广东民族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 :我总是把它说成“模仿”,而回避“模仿”这个词。 我认为文艺作品的理解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它的显性结构,也就是故事的框架,“找枪”和“野狗”都是“找枪”,这方面明显雷同。 但是,从隐藏的结构,例如故事的具体展开,“找枪”的演绎过程来看,两者是不同的。 这就是框架相同,文案和表达的思想不同。 我认为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尽量不要在作品中出现前辈艺术家所表现或采用的东西。 如果你在做时髦的东西,模仿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真的想做艺术品,创作时应该有一个非常冷静的头脑。
于力(珠影一级编剧) :我主张对《寻枪》宽容。 我觉得这两部电影的几个情节有相似之处,但越来越多的东西不一样。 一部电影最关键的是“说什么”和“怎么说”两个。 两部电影都说“找枪”,“野狗”却说好人如何走向犯罪,谴责当时的社会环境。 “寻枪”在寻找作者心中的东西。 “寻枪”只是个符号,丢了枪就像丢了一切一样。 员工,妻子,他也不再是这个身体了。 所以两者在“说什么”上是不同的。 关于“怎么说”,“野狗”使用了以前流传下来的写实主义,“找枪”开始使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 郭小东说的模仿痕迹确实存在,但我更重视黑色幽默等独创性的东西。 那天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观众少但笑得很大,这不太容易。 另外,这部电影的长镜头、意识流的运用很好。 虽然模仿得有点宽容,但这些艺术史都有先例,《雷雨》是对奥尼尔作品的模仿,奥尼尔模仿古希腊的悲剧。 对此,戏剧家洪深模仿奥尼尔的口吻这样说道。 “你没什么好惊讶的。 利用别人的故事完成自己的创作,用的是现成的故事,但说了我想说的话。 ”。
林丹(暨南大学文艺学硕士) :我同意对《找枪》宽容一点。 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说,《找枪》还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就像导演陆川说的,“让大家看了之后觉得很爽。 ”。 当然也有弱点。 例如,主题的表达方式很狭窄。 另外,模仿的痕迹有点重。 除了《野狗》之外,电影开头的即时场面还模仿了《劳拉快跑》。 结束灵魂的方法是模仿“道信情缘”。
袁军(广州电视台导演) :我觉得《找枪》的模仿比较生硬,导演的方法混乱,整部电影前后有些不一致。 我觉得导演开始的想法不是我们最后看到的那样,很多意图可能是后期制作时强行加入的。 电影应该是完美的,从头到尾的方法很和谐,看起来就像我们看到的“野狗”一样舒适。 从这几点来看,中国导演中张艺谋的作品最流畅。
郭小东:我同意力量的宽容。 但是,出了新戏,舆论上一致叫好,一个身体也没说不好,这是不正常的。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搜索全媒体对“找枪”的评价,其中有“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作品”“另类电影神话”等夸张的词语。 要说“最值得期待”,这部作品至少对今后一年的其他电影创作应该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神话”一词更有典范,有永远流传下去的意思。 对“找枪”的客观价值,给予如此崇高的评价,任何有良心的文艺评论家都会站出来,最终说出让人觉得“苛刻”的话。
也要找文艺批评的“枪”
何龙(本报娱乐信息部主任) :郭小东的话让我想起了“电影评论娱乐化”的问题。 本来应该由评论家主导的电影评论,现在交给娱乐记者了,结果炒作多了,没什么好批评的,成了“舆论一致好”的奇怪现象。 郭小东批评“找枪”的最大意义在于,作为评论家,他介入了电影评论,并发表了真实的评论。 电影编辑应该举起双手欢迎。
于力:现在过分夸大国产电影是不符合事实的。 去年国内票房7、8亿元,其中外国大作占5、6亿元去年进口10部,今年20部,国产电影面临的形势很严峻。 如何培养中国电影的审美品格是每个电影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中国电影要走出低谷,一定要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但我们现在的电影作品还在顽固地模仿国外电影。 就像北京有专门看国外电影的人一样,看了就能马上克隆出来。 这样的电影也可以上映,报纸上也在鼓吹。 郭小东此时诉说艺术独创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
何龙:我们的艺术家应该有接受批评的度量,接受不同意见的胸襟。 “电影评论娱乐化”的首要原因之一是,很多创作者没有博大的胸怀,我们的评论家不愿意发表很多意见。 其实这种心情不正常。 既然要求别人宽容电影,为什么不能宽容别人的批评? 我们今后也要找文艺批评的“枪”。
袁军:如果有这么多人对我的作品发表意见,我会很幸福。 我们看电影很辛苦,有时很少有像今天这样好的气氛。 我希望今后广东的作品也能得到这样的待遇。
何龙:我们的媒体也需要真正的评论。
我希望这样的电影会今后继续下去。
郭小东:对。 每当有新的作品出现,我们就有责任向观众反映各种各样的意见。 (本报记者李丽)
标题:“影评界激烈讨论:《寻枪》是否模仿黑泽明名作?”
地址:http://www.j4f2.com/ydbyl/1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