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8字,读完约2分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张玉栋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科学家利用新的自适应光学技术获取高分辨率活体视觉细胞图像,有望在不可逆盲症的早期常规诊断方面取得突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张玉东认为,人类不可逆的致盲疾病主要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但是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很难逆转,直到失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世界上大约有8000万眼病患者,中国有2000万。不可逆失明约占26%。中国的相关病例总数在500万至600万之间。
“80%的人通过眼睛获取信息。隐形眼睛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我们希望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及时发现,并且控制不应该恶化或延迟恶化。”张玉东说道。
为此,中国科学院与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等多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合作。并利用自行研制的新型检测仪器对致盲性疾病的不同病因进行了临床试验。
“这项技术首先在美国完成,中国是第二个。但我们比美国更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张玉东说道。
这种仪器要多久才能被常规使用?张玉东说,全新医疗器械的开发周期比新药的开发周期要长,通常需要13-14年,其中需要很长时间的病理数据。只有彻底了解实验数据和病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医生才能真正使用它们。“我们现在处于这个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为更广泛的患者提供服务。”
标题:我国新型视网膜疾病早期诊断技术处世界第一阵营
地址:http://www.j4f2.com/ydbxw/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