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7字,读完约5分钟

2015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卷土重来,极端天气挑战人们的安全;在柴静的穹顶之下,雾霾再次站在了最前沿,pm2.5吸附颗粒物等专业术语一次又一次触动了人们的神经。天气不再是每日新闻广播后的天气预报,而是改为smarter 2.0。

季翔科技首席执行官秋微表示:“气象2.0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大数据挖掘和云平台应用。通过移动互联网,多方位的互动性大大增强,产生了更多深入人心的产品和体验。它为各行各业的气象风险规避和气象效益探索提供了可能,而这些都与实时互联、人工智能、按需定制和跨境挖掘密不可分。”

影像相册诞生了

2013年,孟山都以9.3亿美元收购了气象服务公司climate。当时,邱恒还在亚洲第一家风力发电开发商龙源电力工作,从事风力资源评估。邱恒坦率地说,当他看到这个消息时,他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创业想法已经准备好了。

2015年,龙源动力的设计总监邱恒、林忠、袁晶能源的骨干工程师潘涛,打碎了各自中央企业的金饭碗,一家专注于商业气象的季翔科技创业公司诞生了。

孟山都获得气候是因为其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历史气象数据和土壤湿度为农业服务。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大型商业气象服务公司,但中国的市场仍然是空白色。

气象员应用程序是在季翔科技成立后不久推出的。与其他应用不同,天气预报员可以为七天每小时的预测提供精确的服务。这一预测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但也有人怀疑“令人眼花缭乱的技能”。普通人似乎不需要这样精致的气象服务。

然而,季翔科技首席执行官秋微解释说:“首先,我们必须告诉市场,我们有能力实现精细化气象服务。其次,当七天一小时的服务被引入一些场景时,它将变得非常有价值,例如航海。运动员需要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了解海上的风和风速的详细情况。”

此外,便携式气象站上的天气、季翔技术的智能硬件以及一系列物联网产品将帮助用户监控实时天气状况、提供直接的生活建议、警告突发的恶劣天气并给出最准确的个人天气预报。

传统产业精细化管理

气象学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根据著名的“现场气象法”,企业在气象方面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为1:98,这意味着投资在气象信息上的每一美元将有98美元的回报。在中国,回报率约为1:40。

但问题在于,对气象的投资不同于对硬件或软件的投资,其价值是隐藏的,容易被忽视,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市场没有开放。

秋微告诉36台说:“在中国很少有专业的商业气象公司提供服务,这使得类似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公众的气象意识没有觉醒。当市场上有更多的气象服务公司时,公众就会认识到这种需要。”

在这一变革时期,季翔科技也将借助各种平台改变目前市场对气象服务的认知。

邱航说:“我们的想法是与B方的各种平台合作。就农业而言,我不可能向每个农民普及科学。相反,我将与农业平台合作,通过平台以增值服务的形式向农民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让农民能够实现气象信息的价值。”

在前两年的良好经济形势下,公司的营业额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但2015年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一些零售企业的销售额明显下降。因此,一些外资企业发现季翔科技通过对气象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来节约成本和确保利润。"

例如,季翔科技曾购买中国啤酒销售数据,并将其与影响销量的气象等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啤酒销量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同地区的影响情况不同。因此,通过天气预报,啤酒的生产、运输和库存被精细地分配以节约成本。

除了零售,农业、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也急需气象数据。秋微说:“在能源行业,特别是风力发电和气象,需求非常接近,因为电网的负荷是有限的,所以风力发电应该每15分钟上传其电力数据到国家电网,以规范火力发电。”不仅如此,在电力设施建设和期货交易中也迫切需要气象信息。

拥抱云计算

作为中国唯一的商业气象服务提供商,自成立以来就吸引了云计算巨头aws的关注。事实上,aws关心的不是空.除了认识到国内商业气象服务市场是一片没有竞争的蓝海之外,云计算的灵活计算模式也给气象预报带来了质的变化。

邱恒告诉记者:“气象数据本身就是大数据。气象模型在运行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但运行完成后设备会闲置。It基础设施成本非常高,新成立的公司很难实现设备采购、电费、人力和租金。图像系列可以通过使用云服务实现灵活的应用,节省成本,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它擅长的天气预报领域。”

除了计算能力,季翔科技可能还想改变现有的气象服务收费模式。即使是商业气象服务非常成熟的外国,也采用了传统的年费制。秋微表示:“季翔科技希望将气象业务转变为saas模式,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长期和短期气象预报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决策。”

2016年,季翔科技将深入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制定差异化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除了分析中国气象局提供的监测数据外,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准确的服务,季翔科技还将推出天气和空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将监测数据上传到云端,并通过季翔科技的技术分析结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潘金军表示,国外所有的气象服务都已经商业化。受英国影响的年工业产值高达2600亿美元、1600亿美元和日本100亿美元。然而,中国巨大的商业市场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需要发展。

原文作者:陈庆祥,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读完这篇文章还不够吗?如果你也开始创业,希望你的项目被报道,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标题:如何做好商业气象这门千亿级的生意

地址:http://www.j4f2.com/ydbxw/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