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8字,读完约4分钟
在西班牙巴塞罗纳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出席了gsma2016年度大会并发表了讲话。在这次亮相中,尚冰系统地分享了中国移动对当前产业形势和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同时,他还介绍了中国移动应对机遇和挑战的五大任务。
宏观经济和工业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为中国信息经济的先锋,作为产业转型和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中国移动如何看待当前转型中的机遇和挑战?
尚冰首先判断“信息消费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的信息通信产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空间”。当前,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深度调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但将继续保持微弱的复苏趋势,而中国经济正处于速度调整、结构优化和权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信息通信产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和主导性作用将更加突出,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扩大信息消费将成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重点。
与此同时,国家“互联网加”战略将价值增长扩大了/0/。他说,互联网与经济和社会的融合创新已经从消费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这将继续推动信息技术的变革,提升传统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潜力,出现新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中国的“互联网加”战略将催生共享经济、智能制造和智能家居等新模式,从而创造巨大的信息消费需求。对于运营商来说,移动端对视频、医疗、教育、金融等新兴服务的需求很大,这不仅可以带动流量的快速增长,还可以为数字服务带来广阔的市场。
从移动行业本身的发展来看,信息和通信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移动化和云化的方向发展,新的智能终端正在普及。5g关键技术的研究、标准制定、产品开发和测试正在全面推进,物联网时代正在加速。连接服务的内涵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扩展到物与人之间的智能连接,这不仅带来了连接规模的翻倍,而且当连接和应用服务紧密结合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连接价值。“抓住5g发展机遇,实现‘连接驱动发展’,将是运营商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方向。”尚冰说。
然而,运营商不仅面临宏观经济形势、产业转型、国家战略等有利机遇,竞争形式的新变化也给运营商带来了“产业链重构”的挑战。
尚冰认为:“电信技术和it技术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用户的通信行为模式和消费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语音和短彩信业务的衰落趋势不可逆转,通信渠道的价值面临进一步弱化的风险。”互联网公司正在使用新的商业模式。布局ict领域,整个行业的人口红利正加速向数据和信息红利转移,竞争正从产品服务竞争向更高形式的平台和生态系统竞争转移,电信运营商面临业务替代、网络旁路和产业链重构的风险。
中国移动将如何应对上述机遇和挑战?尚冰表示,中国移动需要推动连接对象向数百亿人、事、物的扩展,实现连接服务从管道服务向端到端信息基础设施服务的延伸,推动连接应用从信息消费向数字化生产和生活的渗透。具体来说,中国移动将从五个方面推进工作:
首先是“容量基础设施”。“加快新一代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载波聚合、多天线等技术应用,提升4g深度覆盖水平和网络性能。”尚冰说,据估计,到2016年底,中国移动的4g基站将达到140万个。2016年上半年,将有260多个volte商业城市,2016年下半年,将推出统一通信(rcs)商业服务。
其次,中国和中国移动将“专注于价值管理”。中国移动将抓住提升信息消费的机遇,着力提升现有8亿多用户的价值,加快2g/3g用户向4g的迁移,加强流量价值管理,发展“高起点、高质量、高价值”的有线宽带业务。“据估计,到2016年,4g用户将超过5亿,用户普及率将达到60%以上,整体用户增长率将超过80%。”尚冰说。
三是中国移动将“培育新业态”,把握产业融合创新趋势,加快培育和拓展数字服务市场。“围绕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推进业务和应用创新,大力发展物联网、数字家庭、智能政府和企业等服务,创新发展物联网芯片、模块和智能硬件产业。”尚冰说。
第四,中国移动将开展“R&D与创新”系列活动。围绕提升自主R&D能力和完善R&D系统,中国移动将打造“自主能力、自由品牌”的系列产品和服务,包括提升nfv/sdn等领域的核心能力,加快5g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发以及产品开发和测试。此外,中国移动将建立一个“开放能力平台”,输出通信、大数据、认证和计费等优势能力。
最后,中国移动将在坚持开放式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合作模式,打造充满活力、创新、共赢、价值共享的产业生态。
总结尚冰的讲话,中国移动在他的领导下,不仅要建设自己的“物联网”服务能力,还要推进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到2020年实现10个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建设,承担5g R&D和中国标准化的使命。此外,中国移动作为中国电信行业的领导者,正面临着机遇,需要在国家宏观经济战略中发挥更为根本性和主导性的作用,如“供应方结构改革”和“互联网加”。
标题:中国移动尚冰:电信运营商面临“产业链重构”挑战
地址:http://www.j4f2.com/ydbxw/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