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恰逢中欧建交 50 周年,10 月 31 日至 11 月 2 日,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China Europe Scientists Forum)在德国海德堡 Bürgerhaus 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以 “汇聚中欧,科链全球” 为主题,聚焦中欧高质量发展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跨学科合作议题,通过大会主论坛、六个线下平行论坛及多个线上论坛结合的形式,构建了 “开放、包容、专业、创新” 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为中欧建交 50 周年之际的科技交流与落地合作注入新动力。
	
2025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大会合影
	
2025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大会现场
本次论坛邀请主题报告及圆桌讨论总计90余场,议题覆盖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ICT 转型、临床医学、碳中和与新能源、复杂系统、智慧城市与设计等多个前沿领域,旨在加强中欧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高端人才和创新企业的集聚与融合,弘扬中欧民间友谊,助力全球科技创新造福人类。来自中欧十余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行业精英、机构代表及青年学者近300人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等全球科技发展热点与中欧国际合作新机遇展开深度研讨。寇享学术等直播平台线上同步直播,观看人数近8万。
	
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大会VIP与组委会核心成员合影
开幕式盛况空前 多方共话中欧科技合作新机遇
	
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大会开幕式
	
论坛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哈米德・礼萨・卡里米致辞
大会开幕式由中欧科学家论坛副主席、中国科协海智专家王泽峰教授主持。中欧科学家论坛轮值主席、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哈米德・礼萨・卡里米在欢迎辞中介绍了中欧科学家论坛发起的历史及加强中欧学术交流和友谊的理念,论坛将以开放协作姿态推动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强化产学研用联动机制,加速原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携手共创中欧科技合作新局面。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周志强参赞致辞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周志强参赞在致辞中强调,科技交流始终是维系中欧关系的重要桥梁,双方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面对全球性挑战,中欧科学家应深化合作,以科技进步助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兰斯巴赫・鲍姆巴赫市市长迈克尔・默兹通过视频方式向论坛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欢迎中欧科学家论坛在海德堡举行;兰斯巴赫-鲍姆巴赫市以陶瓷闻名,提倡传承与创新并重,愿通过开放合作与科学创新,共促可持续未来。
	
兰斯巴赫・鲍姆巴赫市市长迈克尔・默兹(左)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欧科学家论坛荣誉主席迈克尔・莱维特教授(右)
2013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欧科学家论坛荣誉主席迈克尔・莱维特教授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中欧科学家论坛作为非营利性交流平台,为促进中欧科学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期望各方通过高效交流与成果共享,共同为人类福祉贡献力量,并祝愿全体与会者收获知识、友谊与成功。
	
中国侨联常委、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会长李然
中国侨联常委、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会长李然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论坛为中欧搭建了开放高效的科技合作桥梁,推动了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务实对接。她介绍,今年中欧科学家论坛已成功举办多场学术活动,并助力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的成功举办。期待以本届论坛为新起点,汇聚中欧创新力量,服务人类共同福祉。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主席周捷致辞中说科学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合作是时代最强的呼声。FCPAE及遍布欧洲的数万名会员,始终是中欧科技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希望论坛成为连接中欧科研头脑的 “连接器”、加速知识技术转化的 “加速器” 和孵化青年才俊构想的 “孵化器”。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搭建更多元、更畅通、更高效的交流渠道。
主旨演讲聚焦跨领域前沿,构建科创生态系统引关注
	
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副校长、理工学院院长伊什特万・萨博教授
主论坛以 “人工智能驱动高质量发展” 为主线,围绕农业科技与智能数字化、分子传感与纳米系统、工程与应用研究、管理科学与创新治理等方向开展主旨报告。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副校长、理工学院院长伊什特万・萨博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人工智能对农业技术与产业应用的重塑作用,详细介绍了 AI 在预测分析、农业机器人与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成果,强调其对提升农业产能、推动可持续发展及高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士、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贾纳雷利奥・库尼贝尔蒂教授
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士、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贾纳雷利奥・库尼贝尔蒂教授围绕 “人工智能与人类观感” 展开论述,重点分享了数字嗅觉与味觉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数字嗅觉与物联网场景的融合路径,阐述了传感器与算法协同优化的技术方案。雷特林根大学格诺特・舒勒鲁斯教授展示了电子与驱动领域中滚子链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其评估方法与阶段性进展,并探讨了该技术在实际驱动系统中的优化方向与工程化落地路径。
	
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李为
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李为在《THIS IS HUNAN》演讲中介绍湖南打造科创生态与“四大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布局,聚焦先进计算、精准医学等方向,展示国家超算长沙中心等重大设施与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产业集群优势,夯实“制造高地”;倡议共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平行论坛深度研讨 多领域探索合作新路径
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AI跨学科交叉创新突破产业瓶颈
人工智能平行论坛(暨第七届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 AIAM2025)由中欧科学家论坛执行主席、玻利维亚国家科学院院士蒋林华教授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周挥宇教授联合主持。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中欧产业出海的重要突破口。未来将重点聚焦技术交叉创新、落地与项目合作,推动双方在智能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协同创新。海外华人科创联盟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举办该平行论坛,邀请了英国、法国、西班牙、匈牙利、希腊、加拿大等多国院士和教授分享前沿成果,围绕生物医学、数字孪生、机器人和弹性制造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展开研讨,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提供新思路。
	
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人工智能平行论坛部分演讲嘉宾合影
复杂系统及应用:夯实跨领域合作理论基础
CESF 复杂系统及应用论坛负责人、欧洲科学院院士哈米德・礼萨・卡里米阐述复杂系统研究的核心价值。他强调,复杂系统作为理解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其研究与应用在推动智能制造升级、可持续能源发展及跨学科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为中欧在纳米科技、医疗健康、智慧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期待中欧专家围绕复杂系统展开跨学科交流,打破领域壁垒,催生更多创新实用的合作成果。
	
CESF 复杂系统及应用平行论坛演讲现场
ICT信息通信技术转型论坛暨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2025年年会:打造数字化转型 “中欧方案”
	
ICT转型论坛会后合影
ICT信息通信技术转型论坛暨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 2025 年年会负责人周盛宗指出,中欧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具有极强的技术互补性。由华为欧洲公司数据通讯专家、国际互联网标准组织IETF v6工作组主席肖曦鹏博士发起的信息通信技术转型搭建了学界与产业界的高效对话桥梁,聚焦 5G 升级、数据安全等热点议题,通过深度交流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 “中欧方案”,助力双方在 ICT 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 2025 年年会是GCI会员每年深入交流学术成果,探讨技术领域进展和趋势的平台。
临床医学:加速医疗成果全球落地
	
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转化与临床医学平行论坛部分演讲嘉宾合影
转化与临床医学论坛负责人王泽峰教授表示,转化医学是连接科研成果与患者需求的关键纽带。本次论坛聚焦肿瘤治疗、精准医疗等核心方向,积极推动中欧医疗机构、药企的资源对接,构建高效合作网络,加速医疗科技成果的全球转化与应用,为提升人类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科技出海:助力企业协同开拓全球市场
	
CESF 中欧科技出海战略论坛部分嘉宾及会务组合影
中欧科技出海战略论坛负责人侯锋从政策、资本、技术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中欧企业协同开拓全球市场的路径。论坛副秘书长支玛莉介绍,中欧科学家论坛商务处打造了专属对接服务,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分析等一站式服务,助力科技企业 “抱团出海”,提升国际竞争力。侯锋主席主持了该论坛的圆桌讨论,各位专家聚焦中欧关键科技领域合作挑战,探讨优先突破层面、优势互补领域及合作模式,关注风险防控与利益分配,分析双向协同创新的动力阻力及突破方向。
	
CESF 碳中和与新能源平行论坛会后合影
碳中和与新能源:拓展绿色科技合作空间
2025 CINB 碳中和与新能源论坛负责人沈枫指出,在中国 2060 年、欧盟 2050 年碳中和目标引领下,中欧绿色科技合作空间广阔。论坛聚焦建筑与能源碳减排领域,围绕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ESG 政策等核心议题,邀请中欧专家与企业共同探讨太阳能光伏建筑集成、锂电池储能产业化等解决方案,推动绿色技术融合与项目转化。
智慧城市与设计:构建数智化城市解决方案
智能城市与设计线上论坛负责人蔺松介绍,论坛旨在联合中法德意等国专家组建未来城市营造联盟(FCBA),打造全球数智化未来城市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内容涵盖文化地标数字化、城市与城乡更新数智化、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的数智化城乡改造等方向,将为推动城市数智化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CESF智能城市与设计线上论坛
成果转化亮点纷呈 多元表彰激发创新活力
论坛期间,通过签约与项目路演、院校与园区对接、圆桌研讨与线上倡议发布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流动。
	
2025年中欧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2025年中欧优秀创新企业奖
	
2025年中欧科学家论坛杰出成就奖
论坛颁奖环节由中欧科学家论坛秘书长、欧中人工智能协会会长肖灵艳主持,现场颁发 “2025 中欧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陶灵、陈亮、李峥杰等青年学者获奖;“中欧优秀创新企业奖”,获奖企业涵盖中国与欧洲多地创新机构,包括厦门中佰联科技、华力欧洲、深圳我家守护科技、北京至艾中医研究院、法国 “色彩伴你身畔” 等;“论坛杰出成就奖”,多名欧洲院士和资深教授嘉宾荣获奖项。论坛从多维度表彰和激励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人才、创新企业与世界顶尖科学家,推动国际创新合作,进一步激发科创生态系统活力。
平台效应持续释放 多方助力中欧科技协同
本届论坛由中欧科学家论坛、海外华人科创联盟、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等七十余家机构主办与合作共建,持续完善 “政产学研用” 协同机制。本届论坛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以及福建、江苏、浙江、湖南、广东、江西、湖北、山东、四川、青海、重庆、天津、长沙、宁德、苏州、杭州、东莞等多地省市科协与侨联共 60 多家单位发来贺电贺信,对论坛举办表示祝贺,期待论坛成为推动中欧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会期内,国际工程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嘉宾发来贺词,高度认可论坛在连接学术界、产业界与政策制定者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其将持续激发动态交流与协同创新。中欧城市更新与智慧城市研究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中美硅谷联合会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等20余家合作机构代表也向大会致贺,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展望未来 深化中欧科技领域持续合作
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以本届论坛为重要纽带,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生命健康、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持续深化学术交流,推动更多原创性成果与场景化应用落地见效。论坛组委会介绍,未来将常态化举办专题沙龙与区域论坛,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形式,持续搭建中欧科技合作高端平台,为全球科技创新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欧智慧与力量。
	
致谢:Hamid Reza Karimi,蒋林华,周盛宗,王泽峰,蔺 松,沈 枫,侯 锋,肖灵艳,支玛莉,王延东,薛晓,隋幸迅,孙学光,侯 君,肖曦鹏, 李宪哲,王斌武,周挥宇,黄惠燕,周捷, 史琳,龚才春,苏彤, 苏涵,郭振耀,王鸿杰,孙一平,张凯,文问,刘宇,宋剑飞,安昱霖,Prof. Istvan Szabo,Prof.Dr.Gianaurelio Cuniberti,Prof. Gernot Schullerusi,Prof. Dimitrios A. Karras ,Muhammadou M. 0. Kah,Prof. Siddhartha Bhattacharyya,Prof.Chauhdary Sajjad Hussain 等。
文和图:中欧科学家论坛组委会
	
标题: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在德国成功举办,搭建中欧高质量发展与跨学科合作新桥梁
地址:http://www.j4f2.com/ydbxw/442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