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6字,读完约5分钟
资料来源:海外网络
来源:央视报道截图
[编者按]
3月6日,决战与扶贫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在特殊时刻召开的会议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坚决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在新形势下,中国如何如期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和任务?海外网推出“决战、决战、扶贫”系列评论。这是第二篇文章。
——————————
(adsbygoogle = window . adsbygoogle | |[])。推送({ });最近,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宣布全部贫困县脱贫,中西部地区22个省市中有1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在与贫困作斗争的最后一年,尽管受到新的皇冠肺炎的影响,中国的减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撤掉帽子,179个正在接受出境检查,52个不是撤掉帽子的县。地区整体贫困基本解决。
目前,扶贫的进展与预期相符,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贫困人口“两忧”素质水平明显提高,“三包”突出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关于中国在战胜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战胜贫困决战座谈会上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帮助如此多的人摆脱贫困,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中国的扶贫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但最重要的是让整个国家摆脱贫困。中国动员一切社会力量,精心设计、协调资源,并精心组织它们与贫困作斗争。
中国摆脱贫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文化大同思想的源头,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通过劳动力转移和产业发展,大量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国家组织扶贫开发,不断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致富。中国创造的奇迹不仅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历经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也使14亿人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不仅是对效率第一的追求,也是对社会公平的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尚未脱贫的人口,中国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和要求,提出了脱贫的任务目标。
中国摆脱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红线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现代化制定了计划和安排。根据工艺布局和总体布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怎样才能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呢?“一个也不落后”是一个庄严的承诺,看似简单,却极其困难。让所有中国人都进入小康社会,不再让任何中国人为衣食发愁,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发愁。也就是说,“两个担心和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基本标志。这些可观察和可感知的指标是衡量一个全面小康社会能否给农民带来成就感以及能否被世界认可的重要标准。
中国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来帮助国家脱贫。中国扶贫优势的一个突出例子是中央政府对扶贫的大力支持。据2020年贫困地区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综合资金总计约5000亿元,每个贫困人口的财政扶贫资金平均份额接近10万元,约为贫困线标准的30倍,仅国家财政投入就足以发挥社会救助作用。与此同时,中国还形成了东西方扶贫合作机制,并由中央指定扶贫单位。从长远来看,东西部扶贫合作将立足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产业由东向西逐步转移。最终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理念交流、风格互学、共同发展。
此外,中国在干部配置方面调动和组织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一秘、常驻团队和帮助农村基层干部的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派出25.5万个村组,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到贫困村、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或村组干部,组织贫困认定、帮扶、脱贫和大规模轮训,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2020年是结束与贫困斗争的一年。尽管与过去相比,剩余的消除贫困任务的总数并不大,但它们都是穷人的贫困和艰难,是最难攻克的难题。加上新发肺炎疫情的影响,及时完成消除贫困任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面对这种情况,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再次做出扶贫安排。国务院扶贫办下发通知,对52个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进行监督。国务院扶贫办等7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以消费扶贫为抓手,拓宽贫困家庭增收渠道,稳定扶贫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委出台了25项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和措施。在一系列集中措施下,中国将继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必将在反贫困斗争中取得全面胜利,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事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李国祥)
点击“海外在线评论”阅读中国和世界。
(adsbygoogle = window . adsbygoogle | |[])。推送({ });
标题:海外互联网评论:中国扶贫的优势是什么?
地址:http://www.j4f2.com/ydbxw/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