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4字,读完约3分钟

今天的“重庆特别访问”

对话的是著名影评人周黎明

他谦虚幽默

我在电影院

有点分享了《影评人》背后的故事

周晓是个不太一样的影评人,作为批评家,依然可以和很多电影人保持良性互动。

就像以前没有接受过采访的姜文导演一样,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但他的“秘诀”是总是把握“极限”。

“电影的不同与人相比”是他重复了好几次的基本内容。 但他那种看起来有点温和的评论风格,也给他带来了争论。

周黎明图:第一眼-重庆广电

周晓的影评生涯始于1990年代,那是中国电影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黄金十年,《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等优秀的中国电影陆续登上国际舞台。 还有《亡命天涯》《泰坦尼克号》等好莱坞电影,跃入中国人的视野,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新的世界。

【要闻】重庆专访:周黎明——“我只是电影产业的‘末端人’”

从周黎明看,中国电影与世界的接触需要“超越文化”的视角。 因此,他把第一部在好莱坞看的美国新片介绍给国内电影人,然后开始了向世界推荐中国电影的工作。

图:第一眼-重庆广电

2002年,从周黎明开始担任《看电影》杂志的专栏作家,同年加入了《中国日报》。 最多的时候,他一年会发表200多位英语影评。 “每个宿舍‘看电影’,每个‘看电影’都有一篇黎明”,这是很多“80后”电影爱好者的青春记忆。

【要闻】重庆专访:周黎明——“我只是电影产业的‘末端人’”

周晓说,影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人们支出行为的“观影指南”,但本人以非常谨慎的态度对待这种“话语权”,也坚决拒绝“红包影评人”的乱象。

豆瓣、烂西红柿等影评网站的普及使“国民影评人”成为可能,影评人“精英化”的时代正在消失。 因此,在周一黎明,票房越高的电影,影评人完成的价值越低。

现在,影评人的责任出现在“发现遗珠”上,越来越多的人推荐不受重视的好作品。

观众进入电影院选择座位图:第一眼-重庆广电

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世界电影业受到了严重损害,但中国的电影市场此时表现出了很强的耐力和韧性。

年的“国庆节”,全国电影票房近40亿元,10月15日,中国内地电影票房首次超过北美市场。

近十年来,在资金、技术、市场的支持下,中国电影从体质上看,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周晓说,故事模式是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使中国故事广泛接受国际市场的关键。

以红灯笼、狮子舞龙为代表的中国象征,20年前是必要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介绍中国人的想法、知道的事情、我们的喜怒哀乐。

电影《花样年华》图:第一眼-重庆广电

在采访中,周黎明一直强调自己只是整个电影产业的“基层人”。 但是,在他的《你的,大坏蛋》一书的序言中,贾樟柯导演的这个评价似乎更正确。 “周黎明带着好莱坞电影的研究、介绍文章,在中国影评界登场时,确实有曙光初现的味道。 不管你是否喜欢好莱坞,黎明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要闻】重庆专访:周黎明——“我只是电影产业的‘末端人’”

公益很多

关注自然生态平衡与人类和谐共生,所有生命形态都值得尊重。

原标题:“重庆特别采访:周黎明——《我只是电影产业的“基层人””

阅读原文。

标题:【要闻】重庆专访:周黎明——“我只是电影产业的‘末端人’”

地址:http://www.j4f2.com/ydbxw/15499.html